南音之始應為“候人猗”–文史–中國作找九宮格空間家網

《呂氏年齡·音初》記錄四方音樂之始,此中關于南音稱:“禹行功,見涂山之女,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。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陽,女乃作歌,歌曰:‘候人兮猗。’實始作為南音。”據此,“候人兮猗”也就被視為南音之始,并在后世文獻中被普遍接收。如劉勰《文心雕龍·樂府》稱:“至于涂山歌于‘候人’,始為南音。”沈約《宋書·樂志》:“禹省南土,涂山之女私密空間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陽,女乃作哥,始為南音。”均是對《呂氏年齡》記錄的延續。

不外,“候人兮猗”四字在分歧文獻記錄中還存在文字上的差別。清代畢沅校《呂氏年齡》時已指出:“《選》注無‘兮’字。”俞樾稱:“《文選·吳都賦》注引此文無‘兮’字。”(《諸子平議》卷二二)二家所共享空間指,均據《文選》左思《吳都賦》“登東歌操南音”劉逵注引《呂氏年齡》:“女乃作歌曰:‘候人猗。’”又japan(日本)學者松皋圓引鹽田屯稱:“《南都賦》善注引作‘候人猗兮’。”(《畢校呂覽補正》卷六)則據《文選》張衡《南都賦》“坐南歌兮起鄭舞”李善注引《呂氏年齡》:“女乃作歌曰:‘候人猗兮。’”便是說,《文選》同時節錄《吳都賦》和《南都賦》,二賦注釋固然同引《呂氏年齡》,但一則引作“候人猗”,一則引作“候人猗兮”。相較于《呂氏年齡》通行版本中所記錄的“候人兮猗”,前者無“兮”字,后者則倒“兮猗”為“猗兮”。此外,在畢沅、俞樾、鹽田屯等追蹤關心到的《文選》中晉、唐人注征引《呂氏年齡》所存在的異文外,南宋王應麟在征引《呂氏年齡》時也存有異文,其《詩地輿考》卷一引作“候人兮猗”,《玉海》卷一〇三則引作“候人猗兮”。

總體來說,“候人兮猗”“候人猗”“候人猗兮”三種異文的差別,在于“兮”字的衍文或脫文,“兮”“猗”二字的倒文。至如《北堂書鈔》卷一〇六、《承平御覽》卷一三五引《呂氏年齡》僅稱“女乃作歌曰‘候人’”,將“兮”“猗”二字一并刪往,則屬于類書征引時對實詞的刪省,并非異文形狀。而對于前述三種異文畢竟以何者為是,學術界尚存有爭議。俞樾稱:“《文選·吳都賦》注引此文無‘兮’字,是也。‘猗’即‘兮’字,不妥并用。”(《諸子平議》卷二二)以“兮”字為衍文。松皋圓稱:“鹽田曰:《南都賦》善注引作‘候人猗兮’,宜從之。”(《會議室出租畢校呂覽補正》卷六)許維遹亦稱:“《南都賦》注引作‘候人猗兮’,當從之。”(《呂氏年齡集1對1教學釋》卷六)均以為“兮猗”為倒文。

針對俞樾“兮”字為衍文之說,王利器《呂氏年齡注疏》贊成,蔣維教學喬、楊寬、沈延國、趙善詒合著之《呂氏年齡匯校》則表現否決,稱:“‘猗’‘兮’古非不克不及并用,《晉語》曰‘猗兮違兮’,韋注云:‘猗,嘆也。’……俞氏據《選》注刪‘兮’字,無當也。”陳奇猷亦稱:“前人以二嘆詞連用之例正多,如《詩·淇澳》‘綠竹猗猗’是。俞刪‘兮’字,非。”(《呂氏年齡新校釋》卷六)針對松皋圓倒文之說,蔣維喬等《呂氏年齡匯校》稱“疑松皋圓之說近是”,陳奇猷則表現否決:“‘兮’‘猗’均是嘆詞,且是疊韻,則作‘兮猗’與‘猗兮’無別。松、蔣倒作‘猗兮’,畫蛇添足。”(《呂氏年齡新校釋》卷六)

現實上,“兮”與“猗”二字相通。以傳世文獻而論,孔穎達《尚書公理》于《秦誓》“若有一介臣斷斷猗”稱:“猗者,足句之辭,不為義也。《禮記·年夜學》引此作‘斷斷兮’,‘猗’是‘兮’之類。”王引之總結稱:“猗,兮也。”并追蹤關心到《詩經·魏風·伐檀》“河水清且漣猗”在漢石經中作“河水清且漣兮”的例證。(《經傳釋詞》卷四)傳世文獻中的“兮”字,在已出土的漢代及漢前文獻中,則被寫作“可”(如安年夜簡《詩經》)、“呵”(如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)、“旖”(如阜陽漢簡《詩經》)等字。從這一角度來說,既然“候人兮猗”中的“兮”“猗”二字為同字,則確如陳奇猷所言,“兮猗”與“猗兮”并無現實差別,所謂倒文應是后來抄寫經過歷程中所致。

不外,在“候人”兩個虛詞之后連用“兮”“猗”兩個字形分歧而意義雷同的嘆詞,在同時代文獻中也無法獲得佐證。戴偉華已指出:“‘猗’‘兮’兩個語助嘆詞連用在先秦文獻中盡無僅有,楚歌、楚辭中也沒有相似用法。”(《楚辭音樂性體裁特征及其相干題目——從阜陽出土楚辭漢簡說起》)除前述蔣維喬等引《國語·晉語》“猗兮違兮”外,如《初學記》卷一四引后漢秦嘉《述婚詩》:“猗兮容兮,穆矣其言。”也是“猗兮”連用的例子。但“猗兮”置于句首,與“違兮”“容兮”響應,此“猗”當為虛詞而非嘆詞,與“候人兮猗(或猗兮)”置于句末有所分歧。蔣維喬等《呂氏年齡匯校》又稱:“《候人》首句云:‘彼候人兮。’疑此本亦作‘猗候人兮’,‘彼’‘猗’亦聲轉。”即以為“候人兮猗”當倒作“猗候人兮”,但“猗”在“候人兮猗”華夏為嘆詞,“彼”則為唆使代詞,二者也不克不及同等。至于陳奇猷所引《詩經·衛風·淇奧》“綠竹猗猗”,鄭玄注:“猗猗,美盛貌。”知為描述詞,也不克不及同等于“兮猗”。更進一個步驟,如雷拂曉所指出:“先秦傳世典籍里大批存現‘兮’字,而出土的年齡戰國文獻中無一例‘兮’字。”(《先秦傳世典籍“兮”字本貌及形用流變》)亦即在漢代以前的出土文獻中,僅有“可”“呵”“旖”等字而無“兮”字的存在,則當《呂氏年齡》編寫的戰國之時,亦無“兮”字存在,其通行版本中的“兮猗”之“兮”字,即應是衍文無疑。

至于“兮”字致衍的陳跡,胡敕瑞稱:“句中‘兮’字當是注文闌進,原文應作‘候人猗’。”(《試論“兮”與“可”及其相干題目》)但“兮”字未必是注文,更能夠是對“猗”的旁記字。因旁記字闌進註釋而衍,是古書抄寫與校勘經過歷程中罕見的誤例,王念孫《唸書雜志》多舉先秦子書旁記字誤進註釋之例,俞樾《古書疑義舉例》有“以旁記字進註釋例”,皆有闡述,張涌泉亦曾對敦煌寫本中的同類情形停止考據(《敦煌寫本文獻學》)。夷考實在,《呂氏年齡》所記錄者原看成“候人猗”,“猗”在漢代被改寫作“兮”,或本在“猗”旁記“兮”以說明此字,繕寫者誤將作為旁記字的“兮”字錄進註釋,遂變為“候人兮猗”,或作“候人猗兮”。

將“兮”字定為衍文,既有《文選》中《吳都賦》劉逵注引《呂氏年齡》“候人猗”的版本佐證,也有後人對于旁記字闌進註釋而衍的例證,更有出土文獻中漢代以前無“兮”字的文獻根據。總結來說,《呂氏年齡·音初》中記錄的南音之始實為“候人猗”,通行版本中“候人兮猗”的“兮”字為漢代以降將旁記字誤進註釋而形成的衍文。“候人兮猗”在后世的影響雖年夜,但揆諸現實,仍當以作“候人猗”為是。

(作者:翟新明,系湖南年夜學文學院副傳授)

You may also like...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